「在監管機構工作時,我喜歡問應徵者周末喜歡閱讀什麼?履歷已羅列學術背景、工作經驗等,但履歷不會告訴他們工作以外的事情。」時任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認為,閱讀非常重要,知識的追求對個人和工作都有莫大的幫助。
史美倫於1991年加入香港證監會,1998年升任副主席一職。三年後,她獲中央委任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成為首名來自境外的副部級官員。她熟悉中、港兩地證券市場運作,對公司治理要求極高,在監管事務上作風嚴謹,對年輕人亦寄以厚望。
「多展示你對世界事務的興趣和好奇。」
「過往在面試時,我會問『你周末讀什麼報紙或期刊?』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若果是閱讀《經濟學人》、《時代雜誌》、《新聞周刊》等讀物,表示你對世界事務有興趣,好奇世界正發生什麼事。相反,若是閱讀通俗小報(Tabloid),我會懷疑你做事有多認真,甚至某程度反映視野有點狹窄。」
史美倫認為表現熱切、賦有熱誠和願意承擔,顯示了一個人願意學習,願意付出更多,希望更上層樓。她相信對知識抱有好奇心,能提升個人和工作表現,使人在工作上有更多表現,與別不同。
「香港學生有職業操守、做事勤力,給他們一項工作,你可以預期完成90%以上,這是我們的強項,香港學生缺乏的是環球及宏觀視野,對世界發生的事情認識不足,對內地亦缺乏認識,不少僱主調查都指出這點。國際觀對金融服務業尤其重要,因為這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你要不斷提高效率,必須緊貼世界事務,為自己增值、努力工作。」
她認為由於內地學生在成長時不如香港學生般擁有同等機會,內地學生顯得較「飢渴」(hungry),更懂得珍惜機會,更熱衷積極尋找機會,但她堅信只要香港學生願意,他們具備同樣的競爭力和機會。
史美倫律師出身,一直接受批判思考和分析技巧訓練,她不諱言這兩種技巧對其事業有莫大幫助,「但對金融服務業有興趣,也不是所有人都要當律師。分析技巧使人可以批判思考並解難。解難就是在任何情況下,你都要能夠查找重點、分析問題癥結所在,懂得優先處理緊急狀況,找出長遠的解決方案。」
支持女性馳騁職場
「我大學畢業後便結婚、生孩子,有6年時間留在家中,直至兩個孩子分別6和3歲的時候,我才重返校園攻讀法律,過程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史美倫家庭及事業兩者兼得,因為她選擇先安頓好家庭,然後全力在職場搏殺。
與一般人先打拼事業、後成家立室不同,她很感恩陪伴孩子的同時,有機會重拾課本,「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不要對選擇事業或家庭一事太過煩惱,有時只是時間先後的問題。」
「挑戰令我更強大。」
被問及職場遇過最大的挑戰,史美倫直指曾因為中國人和女性的身份,而被歧視,當時公司最高級的50名管理人員中,她是唯一一名女性,亦是僅有的兩名中國人中的一位。於是她比別人更努力去表現及證明自己,「挑戰令我更強大,下更大決心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最終磨練我堅毅的性格和工作態度。」
史美倫女士現任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主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獨立非執行副主席,並為滙豐控股獨立非執行董事。她身兼聯合利華獨立非執行董事、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董事及蘇富比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
史女士曾於香港證監會工作(1991-2000),後獲國務院委任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2001-2004)。史女士亦曾獲委任為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201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