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全球化,這個世界變得細小了,而『一帶一路』更為年輕人打開另一扇門,有更多機會去探索這個世界。」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主席馬時亨說,最近到過哈薩克斯坦和緬甸仰光,見到許多年輕人和發展機會,他認為香港大學生要準備前往一些『不為人熟悉』的地方工作,甚至在當地生活和發展事業。
馬時亨也曾長期在海外打拼,他於1973年港大畢業後加入美國大通銀行,及後被派駐紐約、多倫多及倫敦等地,後來移居加拿大,從事證券工作,直至1990年才回流香港。他不諱言,年輕時在異地工作遇過不少挫折,但慶幸自己未言放棄,更引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一句話「Success is the ability to go from one failure to another with no loss of enthusiasm.」。
「所有技術性問題我都答不上,但最後仍獲得聘用。」
馬時亨勉勵大學生和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在剛投身社會工作時,要作好三大準備,「首先,你必須要非常努力,工作時間不再是『9至5』,而是『5至9』;第二,年輕人要有創意,多思考如何善用周遭的新事物。」
「第三,年輕人現在有的機會,絕對比我畢業時多,但他們更要力爭上游,對工作要充滿熱誠,亦要周身刀、張張利。」
至於有何面試貼士,他先娓娓道來自己大學畢業後的故事,「當時我去(大通)銀行見工,所有技術性問題我都答不上,但最後仍獲得聘用,為什麼?因為在面試時,我表現出對那個崗位的無比興趣,同時如實告訴他們自己不懂的地方。」
「人際溝通技巧是成功的關鍵。」
「我會建議年輕人在面試前做足準備功夫,了解應聘的崗位和公司背景,展示崗位所需的技能,不一定是技術方面的,而是要表現願意學習的態度和溝通技巧,顯示個人足以勝任。」他認為,時下社交媒體和其他創新科技,或多或少削弱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因此他尤其看重年輕人的溝通及交際能力。
馬時亨的職業生涯中,過半時間跟金融服務業有關,包括2002年起出任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過去40多年來,我一直都很勤力,特別是努力學習如何與別人一起共事,超卓的人際技巧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此外,要以身作則,你不能總是只叫別人做,自己卻翹起雙手。」一個出色的領袖,關鍵都總離不開待人處世之道。
馬時亨自2016年出任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非執行主席。此外,他現為富衛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董事。
他曾任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及 Hutchison Port Holdings Management Pte. Limited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及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
在2002年與2007年間,他擔任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在2007年至2008年間,他出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