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幾歲開始,我將自己的簽名由謝清海改為“Learn”(學習),習慣至今不變,每次簽名時我都提醒自己,不能停止學習,時刻保持謙卑。」掌管超過130億美元資產、有股壇「金手指」之稱的謝清海簡單道出其成功之道。
「在1980年代,亞洲股市非常沒有效率、高度情緒化及投機性,我看準機會引入西方的價值投資理念,投資應該以良好基本研究作準則,即是紀律投資(Investing through discipline),後來合夥成立了基金管理公司,這麼多年來一直追求紀律投資,我們不情緒化、不短炒。」
「沒有其他工作比資產管理更令我著迷。」
謝清海形容金融是將儲蓄和投資連起來的一道橋樑,「金融的角色是令社會儲蓄流動起來,將儲蓄投放在一流及具生產力的企業上。我認為自己可以當一道好的橋樑,透過堅實的研究去投資,而不是投機。」長年累月謹守價值投資法,令其管理的資產日益壯大。
今年62歲的他仍活躍於股票分析,直言基金經理的壓力很大,但他很享受工作,「股市是希望和恐懼的社會寫照,股價升跌就是反映人們的希望和恐懼,你必須懂得心理、政治、社會事務,將事情套入歷史和文化裡思考,只有當你了解所有令人感到希望或害怕的原因,才可以正確判斷市場走勢。沒有其他工作比金融更令我著迷。」
「香港金融服務業的長線前景有點灰蒙蒙。」
他不諱言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中心,中短線能為中國作出具影響力的貢獻,但長線來說,前景有點「灰蒙蒙」,「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金融服務業發展卻相對落後,中、短期而言,香港仍抱住黃金機會。但我必須警告,香港未來10年將面臨更巨大的挑戰,絕不能鬆懈!」
「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實力沒有倒退,只是其他城市趕上來,新加坡及倫敦拼命爭取市場份額,在資本市場、新股發行、離岸人民幣等都拉起戰線,上海亦開始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香港務必提升自己及要大膽創新。」他強調金融服務業是高增值、知識為本的經濟活動,對香港前途十分重要。
給年青人的貼士
1. 技能要軟硬兼備
「大學生可以從書本裡學習硬技能(Hard Skills),譬如財務分析、會計、商業及管理知識,市場上不缺具備硬技能的人,擁有軟技能(Soft Skills)才能突圍而出。軟技能是領導力、溝通力,我不只看你的學術背景、語言能力,更看你磨練軟技能的潛力。長遠來說,你要靠自己打造自己!」
2. 基金經理要抵高壓
「強韌的性格對基金經理尤其重要,因為他們要面對巨大壓力和許多挫折,這可能是自己的失誤、金融危機所造成,也許是市場表現不似預期,你要知道糟糕的事情總會一齊發生,在股市裡,壞事來得更頻密、更風高浪急(Acute)。」
「基金經理是別人儲蓄的監護人、信託人和管理人,那些錢可能是小朋友的教育基金,他們也可能用來買樓、退休。當基金錄得虧損,他們感覺會很差,而且會毫不猶豫的讓你知道,基金經理要想辦法去克服這些壓力,同時堅守長線投資的原則。」
個人簡歷:
謝清海曾於《亞洲華爾街日報》及《遠東經評論》擔任記者,專責東亞及東南亞財經及商業新聞,於80年代末加入Morgan Grenfell集團,創立及主管香港及中國股票研究部門。後於1993年夥拍成立惠理基金,於2007年成為香港首間上市資產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