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意識到投資的財務回報與社會效益並不相互排斥,影響力投資已經成為資本分配的主流風格。
因此,大量資本正被導向影響力投資。據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估計,影響力投資的全球市場規模已經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達到1.16萬億美元1。
影響力投資致力於解決新興市場和已發展國家的許多重大挑戰,包括環境保護、小額信貸、以及基本民生服務—如住房、醫療和教育等。
對於許多思考金融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來說,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令他們深感不安。
國際金融公司(IFC)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業務負責人Hester DeCasper表示:「氣候問題相關融資正在迅速增長,但增速還不夠快。我們必須及時應對氣候問題,才能夠避免遭受氣候變化最壞的影響。」
除融資規模外,她還解釋了如何將資本導向最需要資金的市場。這些市場包括:需要資金對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的行業進行去碳化的新興市場,以及將遭受最嚴重氣候影響的低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可以通過投資於氣候適應性措施來部分抵消其影響。
DeCasper女士在香港金融發展局(金發局)與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合作舉辦的活動《引領亞洲影響力投資的未來》中發表了講話。活動期間,她參加了一個以氣候解決方案為主題的專家小組討論。
創新的市場解決方案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金融服務行業正在推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對可持續投資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例如,New Forests是全球第二大林業基金管理公司,投資於可持續的林木種植園。該公司在澳洲、北美、新西蘭擁有約110萬公頃的林木儲備,在非洲和東南亞這兩個新興市場也擁有的業務。在氣候融資方面,該公司在合規碳補償市場上享有盛名,而且正更多地著眼於快速增長的自願碳市場。
New Forests新興市場負責人Geoffrey Seeto表示,長期以來,大型養老基金、慈善組織和主權財富基金一直是自願碳市場上的活躍分子,但過去幾年的一大變化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加入這一市場。
他表示:「企業現在無一例外都有凈零目標,他們正在推動大量資金進入這一領域,以幫助實現凈零。」
新技術也有助於氣候融資。在印度,多元化綜合企業Caravel集團正在與政府實體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合作,在全球範圍內采購技術,並在當地進行商業化。在印度進行以上操作,不僅會比其他市場便宜,而且由於有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參與其中,國際投資者也更願意投資於原本可能被其忽視的新興市場,比如印度。
Caravel集團執行董事Guneet Banga表示:「該計劃將從採購和開發技術著手,成功的初創企業將成為風投基金下的一間成熟投資組合公司,然後利用印度和國際風險基金的資金進一步增長。」
他還表示:「問題如果存在於印度,那肯定也存在於世界其他地方。因此,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解決一個問題,然後將解決方案進行商業化推廣,將有助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快速、有效和可持續地部署新技術。」
中國碳市場國際化
作為世界上的制造業超級大國,中國龐大的工業需要去碳化。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並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些雄心勃勃的目標需要在未來幾十年進行大量投資。為實現這些目標,中國通過建立數個自願碳市場,已取得重大進展。
例如,中國設立了北京綠色交易所,其定位是為服務一些有碳中和目標、但沒有被中國大陸的合規碳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排放者。此外還有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專門提供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服務。最近,港交所推出了香港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旨在將資本與氣候相關產品和機會聯繫起來。
香港金融發展局副主席馮華健先生表示,在同一個國家擁有多個碳市場,其結果必然會存在標準和操作程序的差異,中國正在建立統一的標準來消除這些差異。
他還指出:「如果中國想讓其碳市場與最成熟的碳市場(即歐盟的碳市場)接軌,解決方案是在香港進行嘗試,然後使其標準化、全球化」。他也同時強調香港的監管透明度、法律制度和司法獨立性對此非常重要。
克服挑戰
儘管氣候變化的相關挑戰非常巨大,但專家組討論表明,金融行業的不同領域正在努力創造有效的解決方案。碳市場、對森林的投資及技術開發等,都將成為氣候融資武器庫的一部分,並為實現碳中和做出有意義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