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都是香港市場基礎設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溝通香港與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的有效渠道。最近幾周新推出的兩項舉措,為新的資產類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利率互換產品)開通了跨境准入渠道,從而進一步加強了上述市場准入渠道的聯通功能。
7月4日推出的ETF互聯互通(ETF Connect)將ETF納入了滬港通和深港通的交易證券範圍內。使用債券通“北向通”的國際投資者現在可以通過香港,針對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83隻ETF進行交易。其中包括追蹤市場指數的產品,以及追蹤特定行業的產品。
將 ETF 納入滬港通、深港通意義重大,將有助於滿足亞太區對這些證券的強勁需求。在截至 2021 年的五年中,亞太區 ETF 持有的資產從 2016 年底的1260 億美元飆升至 5600 億美元。香港市場尤其多元化:在香港有 130 只 ETF 在本地上市,日均成交額達 64 億港元(8.2 億美元)。通過擴大投資者群體,ETF互聯互通(ETF Connect)將促進該類資產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增長。
Connect系列的另一個主要發展是互換通(Swap Connect)的發布。這是一個新的互通渠道,將首次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的基礎設施,來交易中國境內銀行間金融衍生品。該渠道預計將在六個月後推出,最初將為利率互換產品(IRS )提供北向渠道,後期還可能會添加一些其他風險管理產品。
互換通(Swap Connect)推出后,將為固定收益投資者提供可用於管理利率波動敞口的工具,從而與債券通形成互補關係。互換通(Swap Connect)不但能促進香港和中國內地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而且將鞏固香港作為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
綜合來看,ETF互聯互通(ETF Connect)以及互換通(Swap Connect)的推出表明,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互通渠道在不斷發展,資產覆蓋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但除了准入渠道本身之外,香港自身也具有多種優勢,對於那些想在中國境內探索機會的國際投資者、以及那些希望增加離岸資產敞口的內地投資者而言,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香港的第一個獨特優勢是其作為全球領先的離岸人民幣樞紐的角色。香港本地存款超過 8,000 億元人民幣(1,025 億美元),且全球 73.6% 的離岸人民幣支付在香港處理,這意味着在香港,人民幣供應充足,投資者較容易獲得人民幣來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
7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一項長期的貨幣互換協議永久生效,且協議金額從5,000億元人民幣擴大至8,000億,人民幣的本地供應得到進一步提振。該強化的互換協議將確保香港擁有充足的人民幣流動性。
作為聯通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的橋樑,香港的另一項主要優勢是其人力資本。在促進投資流入和流出中國大陸方面,香港擁有豐富的經驗,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可與之相比。這種專業知識上的優勢在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各個領域中都顯而易見——從投資銀行到資產管理,以及法律和託管服務等。
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的用戶可以利用這個龐大的人才庫來謀划和實現他們的跨境投資策略。隨着新的准入計劃、ETF互聯互通以及互換通的推出,香港作為聯通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主要橋樑的地位,將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