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的資本市場,最重要趨勢之一是回港IPO(首次公開募股)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今年以來,香港有5家企業實現了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而去年爲3家,2020年則沒有。
最近的例子是阿里巴巴集團。該公司最近獲準將其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轉換爲主要上市1。該轉換預計將在2022年底之前進行,這對香港資本市場來説將是一項重大發展,因爲這表明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相信香港是一個融資和交易的理想選擇。
回歸中國
在過去一年完成雙主上市的中國企業中,科技公司位居前列。電動汽車制造商小鵬汽車在 2021年夏季完成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緊隨其後的是(金融科技軟件公司)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和在線問答社區知乎。
回國上市的主要好處是可以接觸到新的投資者群體—即那些現在能夠在本地交易日買賣公司股票的亞洲投資者。雖然在香港進行主上市可能需要滿足比二次上市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長的流程,但這可以使股票符合納入滬港通、深港通的標准。這意味著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滬/深港通的南向通道進行股票交易。
亞洲投資者不僅是上市公司的另一個流動性來源。例如,如果阿里巴巴被納入滬/深港通,中國大陸龐大的投資者群體中的很大一部分將能首次投資這家科技巨頭。這些投資者也將為中國公司帶來與主要在紐約交易股票的海外投資者截然不同的投資視角。
抓住技術機遇
回港上市將一些全球最創新的企業帶到了香港上市,增加了香港作為新經濟企業上市地的吸引力,這些企業將為中國經濟的下一波增長提供動力。香港金融發展局(FSDC)研究發現,2021 年在香港籌集的IPO(首次公開募股)資金中有73%來自科技、媒體和電信,以及醫療保健、生命科學和工業等領域的公司2。
香港應如何利用這個堅實的基礎,在未來幾年繼續吸引科技公司?今年早些時候,香港金融發展局發佈了一份白皮書《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加強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3,就香港如何更好地滿足科技公司的融資需求提出了幾項切實可行的建議。
首先,必須認識到新經濟公司需要大量的研發投資,從而導致更長的產品開發周期。也正因如此,目前許多尋求融資的科技公司,自身併沒有投資者看重的強勁收入來源。
香港可以通過在上市制度中提供靈活性來解決這個問題,允許科技公司在其發展的早期階段上市,但同時也保護投資者的權益。香港在另一個新經濟領域(生物技術)有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吸引了一些公司。這個領域同樣是發展周期長,收入和利潤來的較慢。香港2018年推出的上市新規迅速使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技術企業上市地。
另一個問題與具有加權投票權 (WVR) 公司的IPO(首次公開募股)有關—WVR是科技公司一種流行的結構。上市規則規定,這些公司必須具有“創新性”。
一些銀行和法律專業人士認為,這一要求是主觀的,併帶來不確定性,可能會阻礙公司(即使它們符合條件)尋求在港上市。必須更加明確怎樣才算“創新”,這樣才能讓合適的企業在港上市,同時也能防止“加權投票權”結構四處泛濫。
對企業和投資者的益處
通過加強資本市場融資形式的多樣性,香港將保持其在IPO(首次公開募股)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公司將受益於多元化的投資者群體,包括國際機構及其在中國大陸的機構投資者,而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將能夠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中國新經濟公司。通過抓住這些機會,香港將在日益科技驅動的世界中保持領先地位。
2 FSDC
3 ib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