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几岁开始,我将自己的签名由谢清海改为“Learn”(学习),习惯至今不变,每次签名时我都提醒自己,不能停止学习,时刻保持谦卑。」掌管超过130亿美元资产、有股坛「金手指」之称的谢清海简单道出其成功之道。
「在1980年代,亚洲股市非常没有效率、高度情绪化及投机性,我看准机会引入西方的价值投资理念,投资应该以良好基本研究作准则,即是纪律投资(Investing through discipline),後来合夥成立了基金管理公司,这麽多年来一直追求纪律投资,我们不情绪化、不短炒。」
「没有其他工作比资产管理更令我着迷。」
谢清海形容金融是将储蓄和投资连起来的一道桥梁,「金融的角色是令社会储蓄流动起来,将储蓄投放在一流及具生产力的企业上。我认为自己可以当一道好的桥梁,透过坚实的研究去投资,而不是投机。」长年累月谨守价值投资法,令其管理的资产日益壮大。
今年62岁的他仍活跃於股票分析,直言基金经理的压力很大,但他很享受工作,「股市是希望和恐惧的社会写照,股价升跌就是反映人们的希望和恐惧,你必须懂得心理、政治、社会事务,将事情套入历史和文化里思考,只有当你了解所有令人感到希望或害怕的原因,才可以正确判断市场走势。没有其他工作比金融更令我着迷。」
「香港金融服务业的长线前景有点灰蒙蒙。」
他不讳言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中心,中短线能为中国作出具影响力的贡献,但长线来说,前景有点「灰蒙蒙」,「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服务业发展却相对落後,中、短期而言,香港仍抱住黄金机会。但我必须警告,香港未来10年将面临更巨大的挑战,绝不能松懈!」
「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实力没有倒退,只是其他城市赶上来,新加坡及伦敦拼命争取市场份额,在资本市场、新股发行、离岸人民币等都拉起战线,上海亦开始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香港务必提升自己及要大胆创新。」他强调金融服务业是高增值、知识为本的经济活动,对香港前途十分重要。
给年青人的贴士
1. 技能要软硬兼备
「大学生可以从书本里学习硬技能(Hard Skills),譬如财务分析丶会计丶商业及管理知识,市场上不缺具备硬技能的人,拥有软技能(Soft Skills)才能突围而出。软技能是领导力、沟通力,我不只看你的学术背景、语言能力,更看你磨练软技能的潜力。长远来说,你要靠自己打造自己!」
2. 基金经理要抵高压
「强韧的性格对基金经理尤其重要,因为他们要面对巨大压力和许多挫折,这可能是自己的失误、金融危机所造成,也许是市场表现不似预期,你要知道糟糕的事情总会一齐发生,在股市里,坏事来得更频密丶更风高浪急(Acute)。」
「基金经理是别人储蓄的监护人、信托人和管理人,那些钱可能是小朋友的教育基金,他们也可能用来买楼、退休。当基金录得亏损,他们感觉会很差,而且会毫不犹豫的让你知道,基金经理要想办法去克服这些压力,同时坚守长线投资的原则。」
个人简历:
谢清海曾於《亚洲华尔街日报》及《远东经评论》担任记者,专责东亚及东南亚财经及商业新闻,於80年代末加入Morgan Grenfell集团,创立及主管香港及中国股票研究部门。後於1993年夥拍成立惠理基金,於2007年成为香港首间上市资产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