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行业的持续动盪使监管问题成为虚拟资产议程的重中之重。关键问题包括: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应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监管?是否应允许散户投资者买卖虚拟资产?监管环境可以如何便利机构投资者参与?
在伦敦的机构数码资产和加密货币监管研讨会 (Institutional Digital Assets and Crypto Regulation Symposium) 上,香港金融发展局主持的小组,适时地讨论了以上的焦点议题。小组的专家成员强调了香港最新的监管发展,以及香港坐拥大量机会,去引领虚拟资产、区块鍊和更广泛的 Web 3.0 生态系统的全球发展。
新的监管制度
2019 年,香港最初为虚拟资产交易挑选了一种「选择同意」(opt-in) 的制度;在该制度下,参与者并非必须要获取牌照。只有一家交易所决定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获得牌照。
在目前系统下,所有虚拟资产交易所都必须获得营运牌照——涵盖从比特币 (Bitcoin) 和稳定币 (Stablecoins) 到政府代币的所有虚拟资产。他们只能向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不能提供零售服务。
Quinlan Associates 首席执行官兼管理合伙人 Benjamin Quinlan 表示:「香港监管机构已经明确表示,如果你想在此处开展业务,就需要获得牌照,并採取适当的保障措施来保护散户投资者。」
「香港在这方面是一个先行者,部分人认为这种做法过于保守,」他说。 「但很明显,本地监管机构正非常慎重地採取更谨慎的方法,专注于开发一个生态系统,以阻止猖獗的零售投机,同时培养更多的机构採用相关机制。」
政府为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提供了机会,使其能够与持牌交易所合作以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当局对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产权审查也持开放态度。凭藉如此有利的监管环境,香港整个虚拟资产价值链都在开展工作——包括发行和代币化、融资和资产管理以及託管。
要进一步深化机构对加密货币的参与,散户投资者也需要参与进来,而后者有可能是通过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参与。
Quinlan先生说:「如果零售和机构投资者之间未能取得恰当的平衡,市场的可持续性或会遭受质疑,尤其是在短期内。」这是因为没有散户投资者,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将受到限制。
他还强调了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性,此举能让资产管理者将资金配置到加密货币,并根据其受託责任行事。
代币化将在这裡发挥重要作用,将债券、股票甚至房地产等传统资产带入新的数码范式。
GFT Financial 的英国分佈式账本技术和加密资产负责人 Richard Dhuny 表示:「我们看到大银行之间出现了代币化的巨大趋势。这是我们期望在未来看到的事情,因为银行会努力提高效率并为客户提供产品创新。」
扩展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往往是加密货币讨论的一部分。但加密货币只是区块链其中一个应用的领域,各家公司正在寻找将这项新技术整合到现有 IT 基础设施中的方法。
红枣科技是一家构建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公司。在8 月,该公司推出了 BSN Spartan Network——一个集成多个非加密货币公共区块链的网络。其之所以能在香港推出有关服务,是由于有机会与大型国际公司携手开发使用。
红枣科技全球销售副总裁 Tim Bailey 说:「对所有这些企业之所以吸引,是因为它们都是使用传统 科技的主流企业,而在毋须涉足加密货币的情况下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这些企业来说是吸引的。」
他形容主流企业越来越理解区块链带来的好处,并以利用它来解决特定的业务问题为目的。
在香港,区块链的前景是乐观的。这里不单拥有金融服务业的专才以协助塑造区块链未来的应用,而且还有一群实力强、对投资初创企业兴致勃勃的风险资本家。
政府也以资助和计划的形式大力支持区块链技术。例如,商业数据交换正在进行中,此举能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连接中小企业的公司数据,预计在今年年底前推出。
Bailey 先生说,区块链能够成为标准技术工具包的一部分,只是时间问题。 「将来,当人们不再谈论『区块链』这个词时,我们就会知道它已经成为主流,」他说。